一个论断不能确定是对的就是不对的吗?
Posted on 18 Dec 2014 OpinionScience 添加评论果壳网,昨天发了一个文章,讨论了Pi是否包含所有可能的数字组合,作者很渊博的指出了”合取数“和无理数之间的差别。但是,作者对于《疑犯追踪》中所提命题的观点我只能说是一样的站不住脚。这是文中的描述:
“π,圆周长与其直径之比,这是开始。后面一直有,无穷无尽。永不重复。就是说在这串数字中,包含每种可能的组合。你的生日,储物柜密码,你的社保号码,都在其中某处。如果把这些数字转换为字母,就能得到所有的单词,无数种组合。你婴儿时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你心上人的名字,你一辈子从始至终的故事,我们做过或说过的每件事,宇宙中所有无限的可能,都在这个简单的圆中。用这些信息做什么,它有什么用,取决于你们。”
很多观众看到这一段之后十分感动,还有人感慨:为什么我们的数学老师没有这么教我们呢?
之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讲,是因为这段话在数学上是不对的。
这里就有一句奇怪的话了“之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讲,是因为这段话在数学上是不对的”,而后文的讨论你会发现,作者完全没有说明这段话为什么是不对的,而是说这段话不知道是不是对的。那么作者的意思就是“一个论断不能确定是对的就是不对的”,而这个命题看起来就不是那么的对了。因为实际上有大量的命题是不知道真假的,那么他们就都是假的吗?
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是一个数学专业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想中文的意思是”据他所知,这仍然是个猜想,还没有证明“。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准确的,而且和果壳网的文章内容也是吻合的。也即到目前为止,你不能断言这段话在数学上是”真命题”或者“假命题”,这只是一个有待证明或者证伪的命题。虽然作者后文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来解释他认为那句话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但是他之前的断论在方法论上是“一样的错误”。
但是这文章又必须要写,因为编剧在写这个段子的时候违反了基本的数学精神。其一,数学靠证明说话,哪怕pi距离“包含所有可能序列”离得再近,哪怕每一个人试过的每一个数字序列都能在它里面找到,在得到证明之前你也不能这么说;其二,数学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就算pi真的包含了所有可能性,你也不能说“因为它是无理数所以它是合取数”,这个推论本身的逻辑是错的。哪怕结果蒙对了,也不能为此放过错误的过程,否则整个数学体系就无法存在。
目前看来,pi“应该”是正规和合取的。如果让我打赌,我当然押“包含所有序列”一边;如果我在现实生活中用到了pi,我也会把它当做合取数和正规数那样用。甚至可以说,我“相信”pi是正规的:如果有人告诉我它不正规,我第一反应肯定是不接受;如果计算发现pi从第一万亿位开始变成了9090090009……,我没准都会开始怀疑宇宙的真实性——但是,只要没有出现证明,我就不能言之凿凿对你说:“pi里面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数字组合”,更不能用似是而非的推论来支持这个说法。经验、审美甚至信仰,在数学里,都敌不过薄薄的一纸证明。
可以看到,他的观点依然回归到了刚才说的问题,这个命题只是没有证明,并不能说明他是不对的。所以,不得不说这个文章是相当讽刺的,一方面花了大量笔墨证明《疑犯追踪》中所提命题的方法论上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又在文章的开头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或者证伪并不意味着这个命题不能被当作“真命题”使用。虽然大数分解质因数“不存在”有效快速算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明,但是现在生活中仍然有大量的加密算法基于这个假设。在一定意义上,这并不妨碍这些算法的有效性。类似的情况在科学界并不少见。所以,我认为《疑犯追踪》中所提命题只能说是不严谨的,但是同时也是很接近于事实的。同样地,果壳的文章也是不严谨的,但是也是很具有知识量的。
在另一个层面上,《疑犯追踪》中所提命题在艺术层面上存在更多的价值。这种掩藏在简单事物后面强烈的复杂性,和人类在这些知识面前的无知,才是使得这段内容打动人心的真正原因。而这个事实在一定意义上才是《疑犯追踪》的编剧们想要传达的内容,在意这个内容的细节固然是好的,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这段话后面更为重要的哲学意义。所谓见树木也要见森林!